-
友情链接:
Powered by 加拿大pc28信誉平台是什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大家好,见字如面,我是狐狸。
图片
你环顾四周,会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卖场。有人卖课程,有人卖服务,有人卖实体商品。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只是摊贩,而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商业巨子?
因为摊贩思维,是想着如何把手里的“货”卖出去。而高手思维,是洞察对方心里缺的“口”,再把自己的东西包装成堵上这个缺口的唯一方案。屠夫卖肉,高手诛心。
他们从不执着于产品本身,因为产品会过时,技术会迭代,但人性亘古不变。高手真正卖的,只有两样东西。
一、卖你的“恐惧解药”
《韩非子》里说:“利之所在,民归之。” 但比“趋利”更强大的驱动力,是“避害”。经济学里的“损失厌恶”理论早就揭示了,失去100块的痛苦,远远大于得到100块的快乐。
高手深谙此道。他们从不直接夸自己的产品有多好,而是先告诉你,没有这个产品,你会陷入多大的麻烦和恐惧。
你去看那些卖保险的,他不是在卖合同,他是在卖你对疾病和意外的恐惧解药。他会让你想象,万一倒下,你的家人怎么办?房贷谁来还?他把那个最坏的可能性血淋淋地撕开给你看,然后告诉你,我这里有方舟船票。
你去看那些做知识付费的,他不是在卖课程,他是在卖你对“被同龄人抛弃”的时代焦虑。他们会不断渲染“35岁危机”、“AI替代论”,让你觉得再不学习,就会被碾成时代的尘埃。然后,他的课程就成了你唯一的救命稻草。
高手都是制造场景和定义问题的大师。他们把你的隐性焦虑,转化为显性需求。他们卖的不是维生素,而是止痛药。维生素可以不吃,但痛起来,你必须吃药。这就是为什么解决“怕丑、怕笨、怕病、怕穷、怕死”的生意,永远是蓝海。
他们利用的是人最底层的安全需求。当你能为别人的恐惧和焦虑提供一个确定性的“解药”时,价格就不是问题,因为安全感是无价的。
二、卖给他的“理想身份”
如果说卖“恐惧解药”是人性的地基,那么卖“理想身份”就是人性的天花板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讲得很明白,当人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后,就会追求归属、尊重和自我实现。
高手卖的第二样东西,就是一张通往更高阶身份的“门票”。
劳力士卖的是手表吗?不,它卖的是“我是成功人士”的身份标签。你戴上它,仿佛就进入了那个精英圈层,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。
苹果卖的是手机吗?不,它卖的是“我是有创造力、有品位的极客”的身份认同。你用它的全家桶,就感觉自己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,是那个“Think Different”的少数派。
《三国演义》里,刘备早期一穷二白,他卖的是什么?他卖的不是自己的兵力,而是“汉室宗亲,匡扶汉室”这个伟大的理想身份。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这些牛人,不是为刘备个人卖命,而是为参与这个“伟大事业”,成为“中兴名臣”这个理想身份而战。
这种玩法,在经济学上叫“凡勃伦效应”,商品越贵,越能彰显购买者的地位,就越有人买。因为人们买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,而是它所象征的“社会声望”和“理想身份”。
所以,你要思考,你的产品能让用户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是更懂生活的美食家?是自律的健身达人?还是运筹帷幄的投资高手?
把这个“理想身份”提炼出来,包装成一个令人向往的梦想,然后告诉用户,购买你的产品,就是迈向这个梦想的第一步。
写在最后
财富的逻辑,从来不在产品端,而在人心端。
一个是在恐惧的谷底,为你递上绳索,这是生存的刚需,是“救赎”的生意。
一个是在欲望的山巅,为你描绘星辰,这是精神的向往,是“造梦”的生意。
前者让你无法拒绝,后者让你心甘情愿。能把这两样东西玩明白,万物皆可为你所用。别再做一个只会吆喝的摊贩了,去当一个洞察人心的摆渡人。前者赚的是辛苦钱,后者赚的是认知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加拿大pc28信誉平台是什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